close
Blogtrottr
udn最新報導
udn最新報導:24小時即時提供國內外最新新聞,立即掌握各領域最新重大訊息。 
文學,乾杯! 2014台積電文學之星座談會
Mar 29th 2014, 09:02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文學之星同學會。
記者陳正興攝影
主持人:陳柏言

與談青年作家:朱宥勳、江佩津、林育德、林纓、徐振輔(按姓氏筆畫序)

列席:宇文正

主辦單位:聯合報副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時間:2014年2月15日

地點:總書記二手書店

陳柏言。
記者陳正興攝影
五月天〈乾杯〉這麼唱著:「會不會,有一天,時間真的能倒退……」

第十一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即將開跑,為鼓勵更多高中生提筆書寫,此次主辦單位特別邀請歷屆得獎人,在回視當年的青澀懵懂之餘,也分享寫作近況。聯合報副刊主任宇文正表示,有些寫作者得遍大小文學獎,卻仍在裡頭廝殺,而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因「一人一生只有三次機會」,反而清新且珍貴。拔擢新秀之後,主辦單位更持續追蹤得獎者的寫作動態,並希望藉此鼓勵仍未投稿的高中生,一同加入此良性競爭之文學場域。

主持人陳柏言戲言:「每年有十六位得獎者,到現在也可辦一場流水席了!」他認為寫作是一個房間的事情,而今大家聚在一塊兒,似有某種幕後團隊精神──「我們幾個人,坐在這裡從來不代表自己,而是遠方數以百計、未能到場的同學。那些蹲蟄在背後的眼光,正上下打量,凝視著抵達未來的我們。」

回顧少作,單純真切

徐振輔。
記者陳正興攝影
陳柏言接著請大家談談當年的作品及寫作近況。

去年以〈泰雅〉甫得小說首獎的徐振輔,直言自己較擅寫散文,但因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並未設立散文獎項,是到參加比賽後才慢慢開始接觸短篇小說。他坦言〈泰雅〉實無太多虛構成分,對於內容提及的原住民亦了解不深,能受到評審朱天心和駱以軍賞識著實受寵若驚。宇文正以武俠為喻,習武者最初有許多渾然天成的意念,卻往往在功夫學成後,難以施展技藝。他鼓勵徐振輔:「要好好珍惜這段單純的時光。」

第五屆以小說〈房間〉獲獎的江佩津不喜歡回視少作,「但那篇像一個原點,陰鬱內縮,當時的狀態對我來說十分重要。」她談起另一個高中時代的「馭墨三城文學獎」,從當時得獎作品〈身為女人〉的關注自我身體,到現在漸漸放寬視野,寫了許多報導文學,「我不覺得這是種分裂。自己的生命史和社會脈動往往相連,走出房間後,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林育德在第二屆和第三屆分別以〈登出〉、〈新時代少年維特日記〉獲獎,他反思自己曾使用過的語言,看似傻傻的少作,實是回不去的珍貴寶藏。被問及「愛情與詩的關係」,他認為詩人一定要寫過情詩,雖然自己亦有反映社會現實之作品,「但詩的感覺其實跟愛情很像」。對於情人亦為創作者、是否會對自己的創作有所影響之提問,他笑答:「同儕的意見我不一定會同意,但若是自己的情人,反而直接批評。情人總是容易看破彼此的手腳。」

江佩津。
記者陳正興攝影
1994年生的林纓火力全開,在三個文類的耕耘上皆有亮眼成績。陳柏言認為掌握好一個文類就已十分困難,問林纓如何看待三者差別。林纓緊張地說:「詩是點,散文是線,小說是面,每隔一段時間會狂飆某個文類。感覺詩人較浪漫,小說家比較頹廢。」對於小說〈蛀〉的回顧,她跳tone回答:「也許會找到錯字!」林纓希望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看見嶄新的「點」,儘量嘗試新題材,對於將來可能被定位為「哪一家」也不十分在意。

第三屆以〈晚安,兒子〉獲推薦發表的朱宥勳,現已有兩本小說集出版。

陳柏言對他小說裡的時間感和後設手法頗感興趣,不斷引用自己和他人的小說文本,反映某種迫切感──那「著急的核心」為何?

朱宥勳說,台文所老師和研究生似乎都有種焦慮,感覺某議題不研究便會消失;作家也有,如李喬《寒夜三部曲》將打過仗的老兵故事放入文本,儘管知道這是敗筆,仍執意為之。朱撰寫《幼獅文藝》專欄時,在〈賴索〉和〈將軍碑〉兩篇賞析中留下社會關懷的線索,他願意相信這樣的努力。回顧當年的〈晚安,兒子〉,對於許多人提出的結尾缺陷,朱宥勳認為「故事的構想先於技術之考量」是少時純真的執著,如今看來反而有種紀念味道。

林育德。
記者陳正興攝影
陳柏言重看當時的新詩作品〈宅〉,對自己的詩語言不甚滿意。「那時沒讀過什麼詩,借了鄭愁予詩集,還是找不到自己的聲腔。感覺純文學與俗文學的差異是在文筆。」他認為不同的文類創作者各有自己的腦袋,起初想用較少的文字承載龐大的意念,後來多話了些,便轉行寫小說。陳柏言喜歡看文學獎的評審紀錄,講評內容往往和最後給分落差甚大,「那些沒有寫出來的,反而是最有趣的地方。」

「互有心機的同舟共濟!」

宇文正接著請大家分享高中或大學時期的文學經驗,並為將來欲參賽的學弟妹們「開書單」。

徐振輔坦言,他就讀的成功高中少有一同寫作的文學團體,然而校內徵稿的「高額獎金」和「不限投稿篇數」著實誘人;目前則在嘗試「知識」和「文學性」並行的部落格文體。他推薦吳明益《蝶道》和《天橋上的魔術師》。

江佩津笑說,在高雄女中時未曾參加文藝社團,大學也非就讀文學相關科系,當時的自己就像個「宅女」,但仍會關注同儕的寫作狀況。她說文學獎就像樂透,以前得失心較重,後來寫得多了,這感覺才慢慢消失。她推薦駱以軍、胡淑雯的小說和「歷屆得獎作品集」。

林纓。
記者陳正興攝影
花蓮高中畢業的林育德曾待過校刊社,「感覺是全校人數最少的社團。」儘管社辦人事清簡,但想到遠方也有人為著文學埋頭努力,便又燃起熱情。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讓他遇見許多前輩與寫作同儕,特別感謝陳育虹老師的提攜。他希望學弟妹們對詩有更多元的想像,遂推薦唐捐《金臂勾》。

林纓直言,高一的國文老師要求全班都投稿文學獎,「因為可以加分」;但中山女高的校內徵稿,反而「寫手」都不去投。林纓直率地剖析原因,一是獎金太少,二是評審等級太高。她現在正積極創作至「一本書的量」,對於推薦作家,她列舉了一串:赫曼赫塞、愛倫坡、夏目漱石、洛夫、陳黎、顧城、波特萊爾、葉慈……

朱宥勳在建中時期為校刊社一員,當時舉辦的「建青詩歌季」廣邀全台各高中生投稿,至今仍保有此傳統。他感慨:「會寫的人到處都是,但並非每所學校都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持。」回憶起高中網路新聞台的時代,朱宥勳說:「藝術初始的感性是相通的。」儘管日後有人停筆,卻也在其它的藝文領域開花結果。他推薦張耀升《縫》和丁允恭《擺》。

朱宥勳。
記者陳正興攝影
鳳山高中畢業的陳柏言比賽當時不認識評審朱天心,後來她的書被放在書架上一個重要的位置。大學時和友人組了「輕痰讀書會」,他笑說:「那是一種互有心機的同舟共濟!」近來頻獲大獎的他,感覺自己「不太負責任」,想繼續當一位「學習者」。因大二修習陳芳明教授的課,他熟讀王文興《家變》,受其曲折的小說語言吸引,希望推薦給高中生。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除了拔擢文壇新秀,亦持續追蹤寫作好手。少作是一個起點,延展出或隱或顯的文學軌跡。試想,若未來真能舉辦盛大的文學流水席,這場同學會就如雛形;而這些坐在椅子上的人,都將在那觥籌交錯的歡樂圓桌前起身揮手,合唱一曲〈乾杯〉:「時間都停了,他們都回來了。懷念的人哪,等你的來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naxky 的頭像
    granaxky

    2016大台北美食推薦懶人包【食記】台北車站 | 微風美食廣場-夢卡朵/咖哩飯【台北餐廳】人氣拉麵~花月嵐拉麵台北車站台北平價餐廳美食總整理

    granax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