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Tech_Job 板
 
[新聞] 中國想打造IC一條龍幹掉台灣?
Jun 6th 2014, 21:50, by sharkdd

作者sharkdd (雪克)

看板Tech_Job

標題[新聞] 中國想打造IC一條龍幹掉台灣?

時間Fri Jun 6 21:50:04 2014

資料來源:http://ppt.cc/YdCK 中國想打造IC一條龍幹掉台灣?資金、技術、專利挑戰多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中國積體電路產業近年來突飛猛進,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積體電路消費市場,2015年銷售 額將突破人民幣3,000億元。但看似風光的背後,中國IC產業卻潛藏著各種發展危機:製 程技術至少落後先進國家兩個世代,IC過度依賴進口,2013年進口金額甚至超過原油、資 金投入不足導致惡性循環、甚至本土專利把持在外資手中。另一方面,台灣IC產業將在今 年邁向二兆產業,面對中國政府急於打造真正屬於自有的IC產業鏈,身為主要進口來源的 台廠,是否該感到戒慎恐懼? 過去十年來,全球積體電路市場重心逐漸由歐美轉向亞洲,2001年全球積體電路市場由北 美、歐洲、日本、亞太四分天下,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積體電路消費市場。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第一季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87.5億元,比2013 年成長13.4%。IC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分別對應為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目 前封裝測試銷售占比仍超過四成(43.34%),IC設計居次(30.5%),再來才是晶片製 造(26.16%)。不過,在智慧手機、IC卡等中國內需市場快速增長帶動下,IC設計業的 成長力道仍舊最強勁,比去年同期成長高達28.1%。預計到2015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 售額將突破3,000億元。 表一、2014年Q1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統計 從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情況來看,IC設計業與晶圓製造業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中國目前 只有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方面略勝台灣,其餘IC產業上下游仍然落後,因此才需要建立起 更完整的產業鏈提升競爭力。 圖一、2006~2012年中國體電路產業發展趨勢 中國投入千億基金規模 企圖打造IC一條龍 過去十多年,中國政府多是透過減稅、專案補貼等方式扶持IC產業,但IC產業整體技術發 展仍然長期落後,因此這次中國政府調整作法,不再全面性的補貼整個產業,而是改採市 場化運作模式,以股權投資的方式,由基金公司挑選優質企業進行投資。 IC產業是一個需要投入高資本的產業,但目前中國積體電路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不利產 業發展與對外競爭,因此規模領先的企業較容易獲得中央產業基金的青睞。早在去年11月 ,大陸政府就已經確定推出IC產業的扶持政策,重點扶持對象包括晶片設計、晶圓製造、 晶片封裝和上游生產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 而在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通過了IC產業扶持政策,除了工信部主導成立一個幾 百億的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各省市也將以北京市去年底成立的IC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為 範本,成立自己的股權投資基金,預計發展基金總規模將達人民幣6,000億元,遠高於先 前市場預期的1,000億元規模。如果基金順利落實,將超越過去十年整個中國IC產業的投 入! 中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正是以政策力量帶動社會資本,若以投入金額的五到八倍來計算, 樂觀估計未來五到十年將會有3萬億到5萬億元資金投入到IC產業中。而中國積體電路產業 發展策略是在2020年扶植一家全球前三大的晶圓代工廠商,隨著TD-LTE牌照的開放,也將 為中國晶圓代工廠帶來新一輪機會。 雖說如此,但IC導體是一個上下游緊密結合的行業,中國若真要發展完整的IC產業鏈,必 須各個環節整體提升,這也是目前中國IC產業最大的難題所在。 困境1:IC過度仰賴進口 2013年首次超越原油成為進口金額最大商品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晶片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比去年成長 20%之外,居然比原油一年進口2,196億美元還要高!2013年中國IC的貿易逆差為1,441億 美元,比2012年又增加了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逆差,預計今年貿易逆差將會接近 1,500億美元。 表二、2013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出口 進口逆差嚴重 IC主要進口來源為台灣 再看進口來源,台灣地區是中國IC進口的最主要來源(詳見北美智權報: 《中國大陸IC進口量大 台灣廠商機會多》之報導),也是兩岸間產生貿易逆差的主要商 品。根據大陸海關估計,2013年從台灣進口到大陸的總金額為722億美元,占所有進口總 值的31%;去年進口逆差為646億美元,比起2012年的440億美元,又大幅增加了206億美 元! 除了台灣,中國大陸進口IC還依賴韓國、馬來西亞,2013年進口額為476億美元和290億美 元,分別以20%和12%的份額列第二、三位,其他進口來源國還有美國、日本、新加坡、菲 律賓等。 從長期的趨勢來看,根據工信部統計,2001年~2012年,中國IC無論是產量或銷售額的年 均增長率均超過20%,積體電路產業規模也從2001年不足全球總規模的2%,提高到2012年 的10%。但是扣除接受境外委託代工的銷售額,中國IC市場的國內實際自給率還不足10%, 廣大的內需還是嚴重依靠進口,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 由此可見,中國IC產業雖然看似兩位數高成長,但依然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相關產品,其 中更包括會影響國家安全的核心半導體晶片,難怪會引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 困境2:技術世代差、先進製程追不上 目前國際積體電路核心技術仍掌握在跨國IT巨頭手中,大量產品需要出口到海外再設計、 再加工,造成90%的國內積體電路產品用於出口,而國內市場所需產品(如CPU、嵌入式數 位訊號處理器DSP等)80%需要進口,可見中國大陸在積體電路產業的技術創新明顯不足。 從中國IC產業結構的分佈,也可以看到技術發展上的困境。一般來說,IC設計的平均毛利 率約60%,晶圓製造平均毛利率35%,而封裝測試的平均毛利率僅為25%左右。從整個產業 鏈來看,中國遍及半片江山的封裝測試企業,卻是IC產業中毛利率最低的,利潤遠不及需 要大量依靠進口的IC設計與晶圓製造業。 為什麼中國會產生出這樣的IC產業結構?因為中國IC需求量大,但本土公司的產能、銷售 額及技術都遠落後於國際,只能先投入技術及資金門檻都比較低的下游封測,這是中國IC 產業的痛處。 檢視目前全球晶圓代工業者在28奈米製程上的技術能力,台積電已從高效能行動製程 (HPM)轉向高介電金屬閘極(HKMG),28奈米85%主力在28奈米HKMG(包含 HP/HPL/HPM/HPC等),明年將產出16奈米,持續穩坐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龍頭霸主,短期內 三星電子及英特爾也追不上台積電。至於美國Global Foundries,也還在致力於穩定28奈 米HPM製程良率,預期最快2014年下半有機會傳出佳音;更別說中芯國際,40奈米才完成 量產不久,剛要進入28奈米製程世代,想要追上成長及獲利空間更大的28奈米HPM製程市 場,至少還需要1至2年的努力才行 表三、台積電與中芯國際2013年營運比較 雖然在中國政府的壓力下,美國IC設計巨頭高通公司計畫向中芯投產28奈米製程,可讓中 芯國際省略很多學習曲線,但中芯目前28奈米製程技術不僅連HKMG、HPM的層次都還達不 到,產能佈建上也完全無法滿足高通旗下任何一個晶片的需求,市場估計中芯真要能拿到 高通28奈米製程訂單,最快大概也要等到2015年,但外界質疑的是,屆時高通是否仍需大 量28奈米製程產能呢? 截至2012年,中國大陸投入營運的晶圓生產線有56條,其中有6條12吋晶片生產線、8吋生 產線15條、6吋生產線12條、5吋生產線9條、4吋生產線14條。從數量分佈上看,6吋以下 生產線仍佔據相當比重,但8吋生產線數量也在迅速增加,並成為晶片生產的主流。雖然 近年來中國積體電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晶片製造技術仍落後達兩個世代,預估2015年 時,中國大陸IC設計技術水準才能達到22/20奈米。 比起相對落後的製程技術,IC設計水準近年則有比較明顯的提升,2012年設計能力在0.25 微米以下的IC公司已接近45%,另外已有11.8%設計能力達到90奈米水準,中低檔技術水準 的IC設計公司數量正在減少中。 困境3:資金投入不足 制約IC產業發展規模 IC產業屬於技術和資金雙密集型產業,在半導體製程升級速度已經放緩的情況下,資金的 重要性相對提升,一條晶圓生產線就要投入百億美元,想要打敗對手,願意投入多少資本 更是競爭力的展現。 根據工信部資料顯示,在2008到2013這六年間,中國投入於積體電路行業的固定資產總量 約400億美元,反觀英特爾(Intel)光是2013年一年的投資金額就達130億美元,台積電 也投資97億美元。拓墣產業研究所就曾指出,缺乏高水準大規模的積體電路生產線,為大 陸的積體電路設計、裝備材料、工藝、資源組織等各方面帶來了發展制約和侷限,讓大陸 積體電路產業「舉步維艱」。 圖二、2008~2013年年中國積體電路產業投資情況 其中,晶圓代工是典型的資金密集產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將決定產能,中國晶圓製造龍頭 中芯國際2014年預計投入10億美元,與台積電投入的103億美元規模相比,兩者相差近十 倍,因此中國晶圓代工業多年來難以取得優勢。過去中國在積體電路這塊產業的資金投入 不夠穩定且持續,若無法加速投入資金的腳步,將與國際企業差距進一步拉大。 困境4:專利掌握於外資手中 成為阻礙中國發展本土IC產業屏障 自2001年開始,中國積體電路(當地稱「集成電路」)專利公開/公告量逐年遞增,2012 年達到45,731件,說明積體電路領域內的技術創新仍然非常活躍,中國IC領域的主要的 專利權人包括華為、中興通訊、中芯國際、上海華虹、江陰長電等。 圖三、2001~2012年中國積體電路專利公開年度分佈 雖然專利申請逐年上升,但截止2012年底,中國大陸自有積體電路授權專利為30,433件, 僅占國內所有積體電路授權專利的35.87%,超過六成的授權專利仍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顯見積體電路技術仍掌握在海外專利權人手上。 表四、中國積體電路授權專利統計 中國有廣大內需市場優勢,但積體電路高端人才匱乏,儘管外資紛紛在大陸設廠,卻仍對 於中國IP保護策略不夠嚴謹有所顧忌,這對於大陸晶圓代工產業要研發高階製程,勢必存 在負面影響。即使中國政府願意更多資金,但人才和專利會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佳音!台灣IC邁入二兆產業 中國製程技術短期內難以追趕 台灣方面,自從台積電、聯電從事晶圓代工起,便逐步發展成目前上下游垂直分工與產業 群聚結構。2013年台灣IC設計產值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而台灣晶圓代工產值更是 全球第一;IC封測產值市佔率也是全球首屈一指。展望2014年,台灣IC產業表現仍然優於 全球,資策會預估今年IC總產值可達20,210億元,IC設計和晶片製造成長率分別較2013年 度成長10%及15%,台灣IC產業正式邁入二兆產業的里程碑。 表五、2014年台灣IC產業產值預估 垂直分工使得台灣IC產業擁有成本低、彈性大、速度快等競爭優勢,資策會MIC產業顧問 洪春暉指出,過去中國政府以補貼政策扶持大陸本土IC產業,達到降低廠商成本的效果, 對台廠已經有相當影響,現在要更進一步推動國家基金,往後對於台廠當然是個大衝擊。 傳言中的基金規模從一開始的人民幣數百億元到上千億,雖然還找不出實質的資金來源, 但種種跡象顯示,「2013年IC進口首次超越原油,對於中國來說是很大警訊,可見中國 政府真的很想要建立自有的半導體產業!」 警訊!中國IC設計急起直追 台商當心市場優勢不再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IC設計公司主要應用市場為手機、液晶面板、個人電腦及周邊產品、 記憶體等,這些終端產品主要生產地都在中國,中國本土IC設計公司在競爭上,比台廠更 具有地緣優勢,加上當地政府鼓勵中國面板廠優先採購本土IC產品,對台灣業者帶來不小 壓力。中國IC設計占全球營業額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2.9%提高至2012年的6%, 台灣卻從20.7%退步至16.9%,IC設計方面的彼長我消,中國IC設計公司如海思、展訊、 銳迪科等正在全球快速崛起,值得台廠心生警惕。 洪春暉認為,中國大陸IC設計竄起的威脅已經浮現,未來幾年市場秩序應該會有變數。 不過,中國若想打造IC產業一條龍,短期內要在製造業領域追上台灣,「還有很大一段距 離」。不過中國大陸資金雄厚,台廠要擔心的是中國直接援引更高的資金來獲得外資IP授 權,藉此強化製造能力的不足。因此,台商最重要的還是要先顧好本身的體質,強化技術 才能順利擺開競爭對手。 ※ 編輯: sharkdd (114.43.194.45), 06/06/2014 21:51:37

lngagg:怕什麼,我們有GG電 拉拉科 06/06 21:52

GreenMaple:要人挖角就有,要錢大陸多得是... 06/06 22:10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naxky 的頭像
    granaxky

    2016大台北美食推薦懶人包【食記】台北車站 | 微風美食廣場-夢卡朵/咖哩飯【台北餐廳】人氣拉麵~花月嵐拉麵台北車站台北平價餐廳美食總整理

    granax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