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文化素質含義
定義1:《詞海》對素質一詞的定義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②事物本來的性質.③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應是第三個定義.那就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所具備的能力
定義2:所謂素質,本來含義是指有機體與生俱來的生理解剖特點,即生理學上所說的“遺傳素質”,它是人的能力發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礎.按此,定義素質為:當你將所學的一切知識與書本忘掉之後所剩下來的那種東西,想來就不無道理
定義3:“素質”是指個人的才智、能力和內在涵養,即才幹和道德力量.⑧歷史學家湯瑪斯卡萊爾就特別強調作為英雄和偉人的素質方面.在他看來,“忠誠”和“識度”是識別英雄和偉人最為關鍵的標準
定義4:“素質”是指人的體質、品質和素養.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發展品質和水準的教育活動.一個有學識不具備教育能力的人可以從事別的職業,但不能從事教師職業
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綜合發展的品質,水準和個性特點。
文化素質不只是學校教給你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指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社會學等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你的語言或文字的表達體現出來、通過你的舉手投足反映出來的綜合氣質或整體素質。所以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有思想,因為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現在學校教育傳授的技術方面的知識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參考資料 319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