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最新
即時新聞-最新 
【環資報導】白鼻心確診狂犬病 專家:「保育醫學」漏洞待補
Jan 1st 2015, 08:14

本內容由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台灣再發現狂犬病跨種傳播病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9日接獲家畜衛生試驗所通報,23日民眾於墾丁鵝鑾鼻公園拾獲之白鼻心,確診感染狂犬病,為台灣白鼻心確診首例。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陳貞志表示,若白鼻心體內的病毒株與目前已知的鼬獾體內病毒株是一致的,那麼或許可解釋為偶發感染,若兩者是不同的病毒株,則必須了解是否在白鼻心族群中,也有狂犬病毒盛行。

陳貞志解釋,白鼻心屬於靈貓科,鼬獾屬於貂科,皆屬食肉目下。鼬獾已知為保毒宿主,至於白鼻心則必須了解是否具備以下特徵:

  • 狂犬病病毒需持續存在於保毒宿主族群內;
    當其他物種無狂犬病病例時,保毒宿主仍可發現病例或陽性個體需;
    狂犬病病毒之發生,最先發現的應是保毒宿主的病例,隨後才是其他物種;
    當保毒宿主的狂犬病病毒受到控制時,其他物種之病例也可同時受到控制;
    保毒宿主與其他物種之狂犬病病毒型應一致。
確認是否為保毒宿主,目的是找到源頭,從源頭使用疫苗,對疫情的撲滅或後續管理才有效果。

野生動物疾病研究和家畜是不同的,3年前防檢局體認到重要性,進行野生動物監測,不過檢測資料顯有不足,仍被動的來自民眾提供或路死個體;即使去(2013)年也只針對食肉目狂犬病疫情監測。

陳貞志建議,應於全台北中南東、不同海拔設置監測站,以標準化的作業流程進行監測,研究團隊則最好能結合了解野生動物行為及生態的專家,以及了解動物疾病、流行病學、檢疫防疫的研究人員,跨域合作,才能累積有效的資料。

以狂犬病為例,狂犬病毒在台灣既然躲了60年,為何2013年會爆發疫情,造成鼬獾大量死亡?知道發生的原因,才知如何疫病管理,而這需要長期資料累積,不能只是猜測推論。

長期監測資料,才能了解疫病變化。他指出,目前台灣大多只做點的監測,缺乏時間軸(縱)向以及區域(橫向)的資料及連結。因此當發生狂犬病疫情,不 是無法取得過去相關的資料,就是過去缺乏標準化的監測資料,使用的方法不夠客觀,而無法成為判斷、解釋的依據,反而可能造成誤判,只能重新累積資料...(廖靜蕙/台北報導)

點此看完整圖文報導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掌握環境新知!】




<<即時新聞動起來>>

【動即時】:最鄉民的影音頻道

【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nax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