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Mobile01最新文章
 
Kim閑話:我的相機觀,暨2015前瞻
Jan 3rd 2015, 13:57

  人活著就會做夢,夜有所夢日有所想,是為夢想。
  
  折騰的昨天
  
  作為數碼產品的主幹,數碼相機天生兼備工具與玩具的雙重特質。
  對於技術黨而言它是工具,對於器材黨而言它是玩具,當然最終用戶往往是兩黨協商,鮮有一黨專制。
  儘管Kim機齡十年整,但往往以「玩相機者」自居,不敢冒名「搞攝影者」。
  
  作為十年陳釀的器材黨,與其說Kim一直在蹉跎歲月,不如說Kim一直在追尋夢想,追尋心中的夢想機。
  什麼才是完美的相機?這絕對是各花入各眼的話題,有人需要高速AF,有人需要純凈高感,有人需要終極畫質,有人需要4K視頻……
  而Kim對夢想機的憧憬,則要從第一台數碼相機談起。
  


  佳能S50是Kim的入門導機,作為當時便攜固定鏡頭數碼相機(簡稱:DC)的代表機型,搭配黑色外觀堪稱當代「黑卡」。
  因為嫌S50鏡頭不給力,就請回索尼F707,體驗到長焦與虛化的魅力;
  因為嫌F707便攜性太差,就請回佳能G6,兼顧便攜與鏡頭;
  因為嫌G6焦段不夠廣,就請回尼康D70s,從此邁入單反毀一身的康莊大道;
  因為嫌D70s高感噪點大,就請回佳能20D,走上出尼為佳的必經之路;
  因為嫌20D跑焦太揪心,就索性退燒全出,從此無機一身輕。
  
  因為實在耐不住手心的寂寞,又重新跳進尼坑,請回尼康D3000暫解手心之癢;
  因為嫌D3000操控性不足,就請回尼康D90,還是習慣雙撥輪的爽快;
  因為嫌單反系統太沉重,就請回富士X-E1,開始裝逼的復古。
  
  糾結的今天
  
  誠然,X-E1與夢想機仍有差距,但兩年來遙望機海潮起潮落,確實也找不到那台夢想機。
  富士X-E2也好,索尼A6000也罷,松下LX100亦然,它們只不過是比X-E1更接近夢想而已,實在折騰無力。
  於是乎,富士X-E1 + 35/1.4依然蝸居於寒舍,蜷縮在破舊的相機包里,偶爾放出來刷刷存在感。  
  
  縱然手心折騰不再,但是人心折騰不止,對夢想機的糾結十年來從未遇見終結者。
  什麼才是完美的相機?Kim以為,得從機動性、成像性、操控性、功能性四類需求YY起……
  PS:鑒於可換鏡頭相機系統的鏡頭是個黑洞,本文不做鏡頭夢,僅限於相機(機身)的糾結。
  
  一、機動性
  正所謂「拍得到勝過拍得好」,因此機動性尤為重要,這裡細分為相機本身的便攜性與相機供電的便利性。
  1、便攜性就意味著相機的身材與體重要盡量小而輕。
   1.1 身材嘛,130 x 70 x 100mm(長 x 高 x 厚)以內為宜,顯然只有仿旁軸式(索尼A6000、富士X-E系、松下GX系、奧林巴斯E-P系、三星NXx00系)滿足,單反式的高額頭(索尼A7系、富士X-T系、松下GH系、奧林巴斯E-M系、三星NXx系)拜拜。
   1.2 體重嘛,固定鏡頭相機小於500g為宜(索尼黑卡系、富士X100系、松下LX100),可換鏡頭相機機身與鏡頭均小於400g為宜(富士微單、M43微單、索尼半幅微單、三星微單),不想再背沉重的機器。
  2、便利性就意味著相機的續航力不弱,而且充電方便。
   2.1 續航力起碼300張左右,能滿足Kim一天的把(pai)玩(she)消耗,基本不需要備用電池。
   2.2 最方便的充電方式就是USB直充(索尼近年全系、富士最新機型、三星近年微單),出行不再需要多背一個充電器,復用安卓充電器甚至充電寶即可。
  
  二、成像性
  相機成像依賴於感光元件與鏡頭,涉及內容非常繁雜,在此僅作簡化YY。
  1、感光元件沒啥好說的,尺寸越大越好,像素不能太低,高感越凈越好,直出越靚越好。
   1.1感光元件必須大底,至少1寸底(索尼RX100系、尼康1系、佳能G7X)起步,M43或APS-C為宜,全副呵呵(等索尼全副微單把便攜性達標再議)。
   1.2像素是微妙的參數,太多太少都不是好事,竊以為1600萬起步為宜,至於上限需視高感表現而定。
   1.3感光元件高ISO噪點要低,以DXO高感得分作參考,至少要達到同底的上游水準。
   1.4直出靚比較主觀,起碼測光和自動白平衡要准,至少富士還是給力滴,據說奧林巴斯也不錯,據說松下和索尼也不差。
  2、鏡頭無非就是焦段與光圈,最多再算上焦外,至於味道屬於玄學範疇。
   2.1等效焦段來看,廣角24mm就好,長焦75mm足夠(松下LX100、索尼RX100M3、佳能G7X、微單等效標變鏡頭、微單超廣變+長焦變組合),定焦鏡頭則是35(富士X100系、索尼RX1系)、50mm(三星30定、富士35定、索尼35定)為宜。
   2.2光圈沒啥好說的,在確定感光元件和保證機動性的前提下,光圈越大越好(松下12-35、奧林巴斯12-40、富士35定、索尼35定)。
   2.3焦外其實也夠玄乎,具體以各大拿評測作為參考,不求最好但求不差。
  
  三、操控性
  操控性表示用戶操作相機的主觀感受,包括操控便利與操控速度。
  1、便利是指能方便快捷的切換相機模式和參數,這裡分為轉盤設計與快捷按鍵。
   1.1類單反的雙撥輪設計(奧林巴斯E-M系、松下GX7、索尼A6000、中端單反)和復古的多轉盤設計(富士X系、松下LX100、尼康DF),都是最舒服的操控方式。
   1.2自定義鍵嘛,肯定是多多益善,Fn鍵最起碼2個以上(還不包括方向鍵噢),用於ISO和對焦模式選擇。
  2、速度的內涵比較豐富,包括AF速度、連拍速度、響應速度、存儲速度。
   2.1對焦速度嘛,室內和弱光環境的AF-S性能達到業界中游水準,日光環境的AF-C性能亦然。
   2.2連拍速度嘛,要求不高,6fps連拍支持連續追焦即可。
   2.3響應速度嘛,包括相機開機、按鍵操作、快門時滯等不能拖泥帶水,至少達到主流水準。
   2.4存儲速度嘛,要求RAW+JPG格式下單張存儲時間小於1秒,即RAM寫SD卡速率30MB/S以上(指排除SD卡速率因素的相機寫卡最高速率)。
  
  四、功能性
  其他未在上述三段談及的內容,都不太嚴謹的匯總於此類。
   1、握持感,相機最好帶厚實的手柄(索尼A6000、松下LX100、三星NX300),最起碼有選配手柄可以加持(索尼RX100系、富士X-E系,當然這會增加重量與開支)。
   2、自動ISO,必須支持最低快門速度設置(富士X系、三星NX1、中高端單反),這裡不能不吐槽索尼大法的缺席。
   3、EVF,必須內置,日光下LCD屏實在軟弱無力,外置EVF影響機動性基本不考慮。
   4、LCD屏,支持上下摺疊和觸屏對焦就最好不過。
   5、WiFi,這個可以有,支持無線傳輸和遙控拍攝能大大提升相機的便利性。
   6、閃光燈,標配閃光燈支持「人工跳燈」(索尼A6000、索尼RX100系、富士X-E系),這是最便捷的補光神器。
   7、視頻,1080p超採樣是必須的,支持4K拍攝更棒(倒不是真的需要4K視頻,但是從4K視頻截取4K照片相當於超高速連拍)。
   8、防抖,提升暗光拍攝成功率的重要功能,有機身五軸防抖(奧林巴斯、索尼)就偷笑,要不給個鏡頭防抖也行。
  
  五、經濟性
  不是只有四類需求么?怎麼還走起一個經濟性?好吧,那是因為Kim還不夠任性。
  倘若真有高度覆蓋Kim挑剔需求的夢想機出世,但售價超出IT民工脆弱的經濟能力,那麼也是枉然。
  對於固定鏡頭相機,非全副的心理價位是NT$25000以內,全副的心理價位是NT$50000元以內。
  對於可換鏡頭相機,機身的心理價位是NT$25000元以內,鏡頭的心理價位視情況而定。
  
  綜上所述,你們懂Kim有多糾結……
  首先單反涼拌,因為單反系統機動性不理想;
  其次全副涼拌,全副微單(索尼A7系)都是高額頭,全副DC(索尼RX1系)功能性不足;
  最後只能拘泥於非全副微單與大底DC,依然糾結不止……
    超愛索尼A6000的握持感,但A6000的自動ISO和LCD屏功能較弱,不甘心吶;
    超愛富士X系的直出與復古轉盤,但X-E2的握持感(根本握不住)和機動性(無USB直充)偏弱,不舒服呀;
    或許富士X100T(相比X100S增加USB直充)接近完美,但握持感、閃光燈、LCD屏是短板,定價也超過預算;
    曾經松下LX100(復古轉盤和握持感很棒)也接近完美,其閃光燈和LCD屏的短板可以忍,但不支持USB直充瞬間解毒;
    好像三星NX300(LCD屏超贊且機動性較強)也不錯噢,但EVF和閃光燈的缺失難以接受……

  
  原來Kim所謂的夢想機是這個樣子滴:
  索尼A6000的舒適外形,富士X的復古轉盤,三星NX系的摺疊觸屏,奧林巴斯的五軸防抖,大光圈的小型鏡頭設計……
  嘿,Kim,先醒醒,洗了再睡吧。
  
  憧憬的明天
  
  自從玩單反開始,就常關注rumors類網站,從nikonrumors到fujirumors,從43rumors到sonyalpharumors,從xjrumo到nxrumors。
  入魔(rumors)類網站,不但讓Kim對相機持續的著迷入魔,更成為Kim追求夢想機的源動力。
  每次糾結于現有機型的不完美時,總能從入魔找到新希望,它仿佛在呢喃著「將來的機型會更完美」。
  
  正如每年秋季的蘋果產品發布會一樣,每年1月的CES大展與每年2月的CP+大展正是相機新品爭奇鬥艷的舞台。
  那麼在CES2015的前夕,Kim就不負責任的給自己勾勒夢想機的海市蜃樓吧~
  
  a、索尼A7000
  出於對索尼A6000握持感的沉迷,還是希望A7000能修補A6000的短板,成就索尼的半幅旗艦微單。
  其實A6000本身的短板並不多,A7000只要用上A5100的摺疊觸屏,提供自動ISO最低快門設置,基本完美。
  要是再來個五軸防抖和4K視頻,那麼索尼大法就是真的好啦。
  
  b、富士X-E3
  目前入魔上未有任何富士X-E系的流言,但從X-E1(2012年9月)和X-E2(2013年10月)的發布周期看來,X-E3或X-Pro2都會在2015年出現。
  不過依照富士慢工出細活的套路,X-E3可能不會亮相CES和CP+。
  X-E3的改進點也很明確,用上X100T和X30的USB直充,再把機身做緊湊些並提升握持感,基本也能讓Kim中毒。
  當然以富士的電子技術水平,摺疊觸屏和高級視頻是不奢望,機身防抖也沒盼頭。
  
  c、三星NX400
  三星微單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它與三星手機的固步自封不可同星而語,如果說兩年前三星微單還落後于主流水準,那麼黑科技滿滿的NX1已經讓三星躋身微單上流階層。
  目前三星微單有NXmini、NXx000、NXx00、NXx0、NXx五個系列,但與松下的微單產品線同樣尷尬,各系列之間模糊曖昧內耗嚴重。
  看似完整冗長的NX產品線,竟然缺失內置EVF與閃光燈的仿旁軸中端機型,NX300(無EVF與內閃)與NX30(單反式造型)之間存在斷層。
  以三星慣有的產品規劃戰略(寧濫勿缺),可以預見這個斷層將在2015年修補。
  暫且猜想這台夢想機是NX400(也有消息稱NX500),即基於NX300的造型,增加EVF和內閃,並繼承NX1的黑科技(全新感光元件、4K視頻、全新AF),這會是索尼A7000的死對頭。
  
  d、松下LX200
  其實LX100近乎完美,至於不支持USB直充、無內閃跳燈和LCD屏太過保守等短板,也都是松下力所能及的科技樹,但是……
  依照松下LX系列兩年更新的周期,估計要到2016年才會捉到LX200影子。
  
  e、索尼RX2
  根據入魔流言,RX2可能在2015年發布,經過RX100系、A6000和A7系的黑科技沉澱,RX2絕對不會讓人失望,但是……
  在2015年度,內置EVF的RX2可能只賣NT$50000元么?
  
  f、富士X100T
  這台現有機型也需要前瞻?厄,是不需要,只不過……
  假如,上述的索尼A7000、富士X-E3和三星NX400全部落空的話,售價跌到NT$25000的X100T將是Kim的備用計劃。
  什麼?X100T今年不會跌到NT$25000元?好吧,那當我夢遊~
  
  最後,放上一張X-E1的近照,以紀念Kim大展前夕忐忑糾結的心境。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anaxky 的頭像
    granaxky

    2016大台北美食推薦懶人包【食記】台北車站 | 微風美食廣場-夢卡朵/咖哩飯【台北餐廳】人氣拉麵~花月嵐拉麵台北車站台北平價餐廳美食總整理

    granax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